俄罗斯之声
标题:俄罗斯十大军工技术助中国成为一流军事强国
内容: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先后从俄罗斯引进了多种先进航空发动机,从大推力的D-30系列、AL-31系列,到RD-3393系列,俄罗斯的发动机几乎支撑着中国军用飞机动力的“半边天”,一些俄国媒体甚至刻薄地形容,“中国空军的翅膀是俄罗斯提供的,没有俄罗斯生产的发动机,中国空军又如何起飞呢?”
今天,我们在这里回顾23年来,中俄双边军贸交流的风风雨雨,和来共同思考中俄军贸给中国的国防技术进步做出了怎样的贡献。下面,我们列举了十个对中国国防科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中俄军事技术引进案,通过案例,我们将对中俄军贸关系的发展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一、采购上百台D30和AL31发动机
给中国战机“插上翅膀” 据俄罗斯航空杂志《Take-off》报道,2008年,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与中国签署的AL-31、RD-93、D-30KP-2发动机供应合同,俄罗斯NPO“土星”公司已经陆续向中方交付几百台发动机。
俄道尔-M1型低空野战防空导弹与国产化的红旗-17防空导弹
二、“934工程”让中国拥有了现代化陆军
根据俄罗斯媒体的报道,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从俄罗斯有针对性地引进了一系列先进的陆军装备技术,其中包括引进俄罗斯BMP-3M型步兵战车技术、T-80U坦克技术、2S19自行榴弹炮、道尔-M防空导弹技术等等,这些技术引进通常被媒体统称为“934工程”。
三、引进“龙卷风”火箭炮是提升我军集团军级压制火力的一次革命
据外国媒体报道,中国在90年代中后期开始引进俄罗斯9K58型“龙卷风”火箭炮系统,至2004年,终于设计定型了我军自己的“龙卷风”,它就是大名鼎鼎的PHL-03式300毫米远程火箭炮。
四、引进9M311导弹让中国的野战防空技术突飞猛进
还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引进了多种配套导弹技术,其中,9M311导弹可能是最不起眼的了,但是,它却使我国的野战防空导弹技术得到了空前的提高。我国在引进9M311导弹技术之后,发展了FK-1000野战防空系统。
五、引进“施基利”导弹 让中国海军第一次拥有区域防空能力
“施基利”是一种全天候多通道的舰载中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可以担负舰艇和编队的防空作战任务,主要拦截目标是轰炸机,歼击轰炸机,攻击机,直升机和各类反舰导弹。
六、秘密引进9M131“混血儿”M导弹
中国单兵反坦克武器即将“鸟枪换炮”俄9M131反坦克导弹具备射程远和威力大的特点,其最大射程达到1500米。9M131导弹采用了一种新的制导方式,省去了弹上昂贵的制导器件。因此,9M131导弹的成本与无制导武器相近,但在1500米的距离上对目标的命中概率高达90%。
七、引进俄罗斯炮射导弹 开创中国同型武器“先河”
俄“红土地”-M炮射导弹的弹体可分为两部分,使得其能够存放在自行火炮炮架上,可根据预期的发射任务来确定“红土地”与普通弹药的携带比例,使弹药的搭配率更合理。相比之下,美“铜斑蛇”炮弹的弹体太长,不能存放在自行火炮的标准炮架上。
八、引进俄罗斯多种鱼雷技术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引进俄罗斯ТЭСТ-71М、УСЭТ-80、АПР-2、53-65K系列先进鱼雷技术。
九、引进2S19自行火炮技术
发展我军新型大口径自行火炮 2S19型152毫米自行榴弹炮是原苏联解体之前刚刚完成研制的一型履带式自行火炮,用来取代2C3式152毫米自行榴弹炮。1989年开始装备苏军部队。每个炮兵连装备6门。我国新型155毫米口径自行火炮的许多技术均参考了2S19自行火炮。
十、引进图-154电子战飞机
我国在2000年之后,开始引进多架图-154电子战飞机,这些飞机打开了中国研制大型电子战飞机的“大门”。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图-154MD从外观上看加装了多个雷达罩、天线和电子战设备,装备了一部合成孔径雷达系统,该系统与美国空军E-8“联合星”联合监视及目标攻击雷达系统相似。一个这样的雷达系统能够明显的提升中国空军的作战飞机在一场进攻性空中战役中的作战效率。 推荐:www.yimilange.com
评论(0)条
发表评论
管理登陆
返回首页